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姜胜来)2025年1月6日,武汉,湖北省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重磅发布了“61020”全链条攻关成果,这一举措标志着湖北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的新阶段。
“61020”具体指每年围绕突破6项重大基础研究、攻克10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20项标志性产品做的系统性攻坚。2024年,湖北省将在以上目标的统领下,迎来众多代表我们国家科技水平、彰显其地方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的创新成果涌现。武汉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此次发布的含金量颇高,展示了科技的强大能量,也为我们展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大会上多个“首款、首次、首创”的创新成果成为焦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农业科学技术、新能源、量子科技及智能制造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在农业领域,“玉米籽粒脱水分子机制”的首次鉴定引人瞩目。研发团队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小肽,它能够操纵籽粒内的RPG,从而有效改变籽粒脱水的速率。这项技术将为培育高蛋白、易于机械收割的作物品种开辟新的道路,有望在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在化学工程领域,湖北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交流电驱动化学反应新方法”的世界首创,利用交流电信号代替传统复杂过程,大幅度的提高了磷化工、电子级化学品等领域的绿色智能制造效率。这一成果不仅在环境保护上的贡献更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环保的可行路径。
量子科技的突破同样不可以小看,湖北的科学家成功研发出新一代星载铷原子钟。这一成果突破了量子物理学的电子跃迁理论,带来了我国星载原子钟领域的重大进展,实现了从“无”到“强”的飞越,极大增强了我国在导航卫星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奠定了未来智慧交通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方面,湖北省致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异质集成晶圆,成功实现超低损耗、超高带宽光芯片的规模化制造。这不仅提升了光芯片的制造效率,也为打造更高质量的光通信网络铺平了道路。
伴随这些科学技术进步,AI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为各行各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采用多传感数据融合技术,成功研发出智能大模型底座,展示了具有电子皮肤原型的机器人产品。这标志着湖北在领域内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跃迁,使得人形机器人更贴近人类的交互方式,推动了智能科技的普及。
当前,国内的高性能芯片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高档数控系统的成功研制,让智能数控系统从“跟跑”转向了“领跑”,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涨势蓬勃的同时,这些科学技术创新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深思。新的科技成果虽然为我们大家带来方便,却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保护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成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看,湖北省科学技术创新大会的“61020”攻关成果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在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过程中,亟需我们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从始至终保持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我们怀揣期待,共同迎接更好的明天。未来,期待更多科学技术创新能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让人们从中获益。科技的力量将无止境,让我们大家一起见证这轮智慧革命的到来,成为AI时代的参与者与受益者。